Lot 658
刘野(b.1964) 画室之窗
估价(人民币): 400,000-500,000
成交价(人民币):552,000
年代:1998年
签名:98 YE
材质:布面 油画
尺寸:35×25 cm. 133/4×97/8 in.
出版
《刘野1991-2015》,Hatje Cantz Verlag, 奥斯特菲尔登,2015年,第282页
简介
初看刘野的作品,第一印象大多是唯美、可爱、明亮和卡通化。细细品味之后,却觉察出美丽背后还有故事:自杀的罗密欧、泪眼婆娑的阮玲玉、暗含SM情结的女教师、抱着猪的女孩……刘野自己解释:他在用“卡通一代”绘画语言描绘成年人的世界和心理。这一特质使他的作品标识性极强,兼具童话的幻想和哲学的严谨,刘野在这两个对立的极端之间游走自如。刘野生于文革时期,却有一个幸福童年,常常沉浸在童话世界;青少年时刘野在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工业设计,开始接受严谨系统的训练。童年时的富于幻想和后来的理性学习决定了艺术家之后的思维方式,并随着年龄增长日益融合,让他能冷静地去幻想、去处理互为矛盾的两种绘画风格。
窗内与窗外
《画室之窗》作于1998年,彼时刘野已获得柏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,回到国内潜心作画。他每天有大量时间在画室度过,也曾无数次地望向画室窗外。《画室之窗》几乎完全以窗子的边框取景,精致再现了窗外风景,让观众误以为这就是画家要表达的全部。然而,画面左下角举着望远镜的小人,让人顿悟:刘野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立的不是一种简单呈现与观看的关系,而是一个富有窥视意义的视觉游戏,一如他早期常用的画中画手法,是他刻意营造的一种构图。左下角的小人正是刘野自己。回国之后,画家尝试将作品中的自我形象卡通化,从此,圆脑袋小男孩取代了过去的男青年或少年,刘野将自己的内心更为真实、准确地融入画作中。
维米尔般的光影与诗意“窗”是刘野作品中重要元素,他在创作初期即沉迷于对“窗”的表现,频频展现窗的重要性,如1992年《红屋顶》,笔直的线条勾勒窗框以及旧式铸铁暖器,裸体男子立于窗前,窗户成为室内光线的来源,这种自然不加修饰的呈现手法,让人联想到荷兰大师约翰内斯·维米尔(Johannes Vermeer)通过窗户表现自然光影的超凡造诣。本幅《画室之窗》也通过左右两扇窗户的明暗对比将“光”成功捕捉。窗外风中摇曳的大树柔美静谧,充满诗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