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 Lot 137
张大千(1899-1983) 苏辛二公像
立轴 水墨纸本
庚戌(1970年)作
估价(人民币):1,800,000-2,500,000
未成交
题识:廿载声名海宇喧,白头把臂欲无言。铜琵铁板知谁赏,孙处坡仙汝稼轩。二十年来即闻有孙派名票李东原先生,恨不得见,今岁六月归国,以目寒、实秋绍介,相晤台北,握如平生欢,数为予歌《逍遥津》《骂王朗》《朱砂痣》诸剧,且录音以壮予行。已而归三巴五亭湖,卧病逾二月,近始小瘳,偶思拈弄,因写苏辛两公像奉寄,以志钦佩,留以为念,幸谅手僵目翳,未能细笔也。五十九年岁庚戌十一月初八日,东原吾兄哂正,大千居士爰并题。
钤印:张爰之印、大千居士、大风堂
尺寸:135.2×66.8 cm. 约8.1平尺
出版
《大人·第12期》第5页,(香港)大人出版社有限公司,1971年4月
著录
《环荜盦琐谈》第467页,(台北)皇冠出版社,1979年1月
《大成·第99期》第14页,(香港)大成杂志社,1982年2月
《张大千先生纪念册》第229页,(台北)故宫博物院,1983年7月
《张大千诗文集》第79页、第164至165页,乐恕人编,1984年4月
《张大千年谱》第401至402页,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,1987年12月
《张大千传奇》第13至14页、第236页,(台北)圣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,1989年12月
《张大千诗文集编年》第183页、第366至367页,荣宝斋,1990年10月
《张大千诗词选注》第340至341页,四川美术出版社,1991年4月
《名家翰墨·40·张大千前期山水画特集》第85页,(香港)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,1993年5月
《张大千先生诗文集·上》第212至213页,(台北)故宫博物院,1993年6月
《张大千全传·下》第491至492页,花城出版社,1998年4月
《张大千诗词集·下》第551至552页,花城出版社,1998年5月
《故宫文物月刊·第263期》第126页,(台北)故宫博物院,2005年2月
《画坛奇才张大千·下》第669页,(台北)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,2006年3月
《张大千传》第427页,百花文艺出版社,2008年1月
纪录
苏富比香港,2003年10月27日,编号343
简介
《苏辛二公像》作于1970年张大千居八德园时,写寄台湾孙派名票、邮币收藏家李东园,历经画家生前身后出版、著录十数次,尺幅宏阔,洵为珍贵。
张大千雅好曲艺,酷嗜听戏,与菊坛关系甚深,他平素不近烟酒,更厌麻将,作画偶觉疲惫,便打开留声机听上几段京剧,甚至学哼孙菊仙的《三娘教子》、金少山的《牧虎关》后,便又振作精神。他极为欣赏京剧老生孙菊仙,曾写对联“别有狂言谢时望,常撞大吕应黄钟”相赠。1970年夏,张大千应台北故宫博物院之邀,赴台参加“国际中国古画研讨会”,逗留期间,经张目寒和高华介绍,与孙派名票李东园相识,听其演唱《逍遥津》、《骂王朗》、《朱砂痣》等,更获赠录音,相交甚欢,令张氏难以忘怀。
本幅即张大千返回巴西八德园后寄赠李东园之作,尽管彼时他病体初愈,“手僵目翳”,却仍于四尺整纸上绘出苏轼和辛弃疾的肖像,并书自作诗、长题以记始末,左侧的苏东坡宽袍大袖,头戴方巾,向右回视,比拟孙菊仙;而右侧的辛弃疾则拱手作揖,以表敬重,指代李东园。张大千以两人唱腔的慷慨雄浑,比之宋词有苏、辛之豪放。两人面目是典型的“大千样”,这种气质从明人张风化出,又受梁楷简笔画风的影响,此际早已自成一家,成为张大千风格的标志。
李东园(1901-1979),一名东原,天津人,著名集邮家、钱币收藏家,京剧孙派名票,武术家。李氏出身富家子弟,1931年与马连良同拜孙菊仙为师,擅演《逍遥津》、《辕门斩子》、《朱砂痣》等剧,民国时极受推崇,又从武术名家李存义习形意拳,曾任天津中华武士会理事长、天津邮币学会理事长,后移居台湾,著有《西藏邮币考》。
部分资料将“实秋”记作“梁实秋”,据梁实秋《槐园梦忆》,1970年4月至8月间梁氏伉俪在美国旅行,故拍品题识中的“实秋”为程派名票高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