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 秋季拍卖会 中国书画(二)

2010年11月21日 下午2点
北京昆仑饭店


本公司不再对禁止出境拍品标注“*”,由买受人自行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文物出境审核手续。 所有成交价均已包含15%买家佣金。

* Lot 367

潘天寿(1897-1971)  无量寿佛

立轴 设色纸本

乙酉(1945年)作

估价(人民币):2,200,000-3,000,000

成交价(人民币):5,376,000

题签:(潘天寿题)无量寿佛。乙酉(1945年)初冬,寿。
本幅:无量寿佛。乙酉浴佛日,佛弟子潘天寿沐手,挹井花水为我佛造像,敬祝佛寿无量。
钤印:阿寿、潘天寿、阿寿

尺寸:145.5×39.2cm. 约5.1平尺

出版

《丹青铸史(二)—十墨山房藏近现代书画集》第208至209页,河北美术出版社,2009年8月
《笔墨菩提—佛教书画珍藏》第61页,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,2009年

简介

说明:潘天寿人物画存世甚少,《无量寿佛》作于1945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日,以是日清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水作画,虔敬祈福之心可见一斑。
《无量寿佛》中人物侧身入画,面呈梵相,双眼微闭,广额,深目,高鼻,一脸络腮胡,躬身垂手,跪坐于菩提叶座上。画面多赖线条表现,只在人物毛发处稍以浓墨点染,脸庞及菩提座略施淡彩。画家以奇崛遒劲的大写意线条,勾画面目、衣褶,表现人物冥想的神态及瘦削的体量感,浑厚而有力度,颇富金石气。构图上人物置于画面下方,上方留白,仅以篆书、行书长题,气象清净空灵,为潘天寿人物画中的上乘之作。
潘氏是一位极早就确立自己一生审美格调的艺术家,终其一生都贯穿着对简笔粗放写意画法的研究,对苍劲高古艺术格调的追求,花鸟、人物、山水各类题材皆是如此。他最早的简笔写意人物画出现在1920年代早期,继承宋代梁楷、明浙派吴伟、清人高其佩等人的传统,颇合潘氏作画气质。1929年潘天寿作《乞食图》、1948年作《行乞图》都是窄长构图,题款占去画面高度二分之一多,人物安排在下端一角,这种将主体形象布置在画面边角的处理,显然来自南宋绘画的启发。1945年秋天,潘天寿曾作另一幅《佛寿无量》送给好友徐伯璞夫妇(参见辅图),据徐氏回忆,此画是当时潘天寿在徐的画室里所作,画完之后还说“这不是迷信,是应节饰品”,可见,无量寿佛当时已是画家得心应手、可挥笔而就的题材。潘公凯在1980年代见到徐伯璞所藏此画时极为赞赏,说尚未见过其父此类题材作品,由此更可见这幅创作于浴佛日的《无量寿佛》的珍贵。
潘天寿画佛教题材,并非如他对徐伯璞所说“是应节饰品”,他与佛教有颇深渊源。潘天寿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就学期间得李叔同教导,他佩服李叔同的艺术及为人,敬之如贤长,受其影响颇深,李叔同的佛教信仰自然影响到年轻的潘天寿。1918年,李叔同于杭州虎跑泉剃度,皈依佛门,此事对潘天寿震动极大。1920年代,虽担任上海美专、新华艺专、杭州艺专多校教授,事业一片坦途,但性情耿直的潘天寿仍因美术界的纷扰乃至整个社会的动荡,而感觉无所适从,故1930年代初期,他曾一度萌发出家念头,经弘一劝解而未遂。之后他开始更深入地研究佛经及其与中国绘画的关系,写成《佛教与中国绘画》。1920年代至1940年代,对佛教人物题材的表现,以及题款中常用的懒头陀、朽居士、心阿兰若住持等别号,则可视为佛教思想在其艺术中的投射。

京ICP备17021058号-1
版权所有 © 2005-2024. 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
地址: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华熙国际中心C座26层 邮编: 100022
电话: (86-10)5887.0808 传真: (86-10)5887.0909 Email: info@chengxu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