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11日 上午9点30分
北京昆仑饭店
Lot 165
徐悲鸿(1895-1953) 双喜
镜框 设色纸本
辛巳(1941年)作
估价(人民币):800,000-1,500,000
未成交
题识:槐准先生正之,悲鸿,辛巳。
钤印:徐
尺寸:59×39.5cm. 约2.1平尺
简介
说明:《双喜》作于1941年,赠新加坡好友韩槐准,位置经营颇见经心,以两条横向斜伸的柳枝分割画面,一只喜鹊俯身垂首,似正张嘴言说,另一只则翘首仰望,侧耳倾听。两只喜鹊顾盼相应,使画面布局丰富而统一。画家以湿笔淡墨勾写双鹊轮廓,长喙、身躯用浓墨渲染,表现出圆浑的明暗光感;尾巴根部点染酞青蓝,以示毛色的差异,身体局部施以白粉,增强立体效果。柳丝依依低垂,乘风轻扬,柔软中含韧劲,显示出画家运用线条的娴熟准确;汁绿色渲染的柳叶仿佛嫩芽新出,充满融融春意。徐悲鸿将西方的写实手法巧妙融合在中国的传统绘画语言中,既体现出造型的严谨,又不失水墨画的气韵。
喜鹊是中国传统的吉祥题材,在徐悲鸿笔下,通常具有人格化的意义。他画过很多喜鹊作品,多数赠送亲朋友好,以示祝福之愿。在抗战时期,徐悲鸿笔下的喜鹊也有传递捷报的含义,那些跳踏枝头、迎接春天的喜鹊,分明是在诉说画家与祖国同安危、共命运的情怀。
1939年1月,徐悲鸿到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,以支援国内抗战。因画展极为成功,在南洋又处处受到欢迎,结识不少知己好友,使他留连星马地区长达三年之久,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,才匆匆返国。对徐悲鸿而言,南洋是一个逃离经济与政治困顿的栖息地,在南洋的三年,正值徐悲鸿生命的壮年,是创作力勃发的时期,成就了他大量优秀作品的产生
上款“槐准”即韩槐准(1892-1970),字味三,海南文昌人,1915年移居新加坡,自学成才,是享誉国际的陶瓷专家,被誉为“研究中国古外销陶瓷第一人”,在考古学、植物学等领域亦有精研。1962年,韩槐准携妻小返回中国,出任故宫博物院顾问,潜心陶瓷研究。
1936年,韩槐准在新加坡郊外购置两英亩多园地,用于住家及种植红毛丹,名之“愚趣园”。他秉性诚厚,喜结交文友,红毛丹成熟时,星洲的文人雅士都被邀请至愚趣园品尝红毛丹,欣赏他收藏的陶瓷器。徐悲鸿与韩槐准即相识于愚趣园中,遂成莫逆,韩曾称徐为“一生之最知音者”。1941年,日军轰炸新加坡,徐悲鸿一度躲进愚趣园,并将自己携带至南洋的部分艺术品托韩槐准代藏。徐悲鸿回国后,两人频有书信往来,1951年,徐悲鸿赋诗“十年长忆海南韩,愚趣园中嘉会难”,以寄思念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