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 Lot 399
潘天寿(1897-1971) 雨中荷
镜心 设色纸本
估价(人民币):2,000,000-2,800,000
成交价(人民币):3,220,000
题识:寿指墨。
钤印:潘天寿、金石之寿
尺寸:59.4×52.2cm. 约2.8平尺
纪录
苏富比香港,1987年11月25日,编号88
苏富比香港,1993年10月28日,编号974
简介
说明:《雨中荷》应绘于1960年代,是潘天寿最负代表性的指墨荷花作品。画面中心,巨大的荷叶铺展开来,流动的墨渍仿佛要从两侧冲出画外。支撑叶子的荷梗似乎不堪重负,却又顽强地挺立着。水中生出几束细劲的水草,纵横交错,自荷叶后方穿出,将观者视线引向右上方。角落里,一支荷花探入,虽已凋零,但支离的花瓣、簇簇的花蕊、金黄的莲蓬仍张扬着生机。怒散的荷叶下方,一道浓墨抹成的新叶正欲舒展,左下不起眼的角落里,小荷已露尖尖角。新生与凋残,正预示着生命的轮回循环。全作墨气清透,荷瓣的胭脂染得极轻薄,荷茎边缘及水面点缀斑驳的花青,营造出烟雨之中迷离轻灵 的荷塘小景,清新之气扑面而来。
指墨是中国绘画的一种特殊形式,清高其佩始肇其端,近世溥心 畬 亦为个中高手。潘天寿少年时即学会此法,但尝试不多,直到1950至1960年代,其指墨画创作方达到高潮,不但数量甚夥,几乎占到他晚年作品的四分之一,而且大尺幅者不少,颇具代表性,因此学界公认指墨画由“其佩开其端,天寿登高峰”。他在这种特殊技法中,找到适宜表达自我的艺术语言,即“利用它不很听指挥的特点,使作品得到似生非生,似拙非拙,似能非能,以及意到指不到,神到形不到的妙处。”
此幅作于豆浆纸上,先将墨泼于纸面,四指并下,迅速涂开,墨汁渗化,使荷叶呈现出枯湿变化。复以指蘸墨作荷梗、水草,因随蘸随画,线条断断续续,粗细不匀,转折变化多端,反而生出重拙生辣的独特趣味,正契合潘天寿对力量感的一惯追求。但是,此作又并非“一味霸悍”,流动的墨迹、疏淡的敷色,使荷花颇具清逸出尘之致,在“强骨”的同时,不忘“静气”,用墨“润湿而不漶漫”,显示出画家此时的手指运化已臻于指墨交融、意到指到的妙境。浸过豆浆的纸性半生半熟,具有渗化不规则的特点,此作极富水 气 氤氲之感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豆浆纸的纸质特性。
潘天寿画荷花,构图喜用三角式,即主体置于边角,中间留白,以得空灵之气。此幅却将阔大的荷叶置于中心,呈横向扩张之势,荷茎和水草则将气脉上下贯通,与荷叶形成十字交叉结构,建立起画面雄强稳定的骨架。两朵花被挤在边角,一方面将意境延伸至画外,另方面则通过内敛的姿态和角度,将气息回聚至画内, 赋予画面饱满强烈的张力,布局极见匠心。
“柳外轻雷池上雨,雨声滴碎荷声。”潘天寿的雨中荷花,正是无声的诗歌,静穆朴拙,又昂扬向上,充溢着 丰沛永恒的生命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