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 Lot 392
李可染(1907-1989) 雨后斜阳
镜心 设色纸本
估价(人民币):3,900,000-4,500,000
成交价(人民币):4,485,000
题识:雨后斜阳图。世增、瑞英同志属正,可染。
钤印:可染、在精微、河山如画
尺寸:68.6×45.5cm. 约2.8平尺
纪录
北京拍卖会,1994年11月7日,编号105
佳士得香港,2009年5月25日,编号641
简介
说明:1972年,李可染接受调令返京,为民族饭店和外交部创作了《漓江》、《树梢百重泉》等巨制,画家得以恢复自由创作,其晚年山水艺术的创作高峰也自此而始。文革期间,李可染并未停止历练,一方面,投入对汉、魏碑书法的临习研究,在碑铭中体悟用笔方法,并将稳、准的金石笔力引入画中;另一方面,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写生积累,历经六十年代“采一炼十”,锤炼积淀,传写于笔端,形成独具神韵的“李家山水”,正如他所说:“传统已经看遍了,山水也都看遍了,画画的时候什么都不用看,白纸对青天,胸中丘壑,笔底烟霞。”
《雨后斜阳》应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,已具成熟的“李家山水”面貌。画中峰峦巍峨,落日的余晖洒向山间,景物犹如镶上金边,山间云烟流淌,雨后的润泽气息扑面而来。近处山石上,游人站立于松下,眺望着远方的美景。画面的位置经营颇具匠心,极具张力,主峰迎面高耸,不留天地,气势逼人,有北宋山水的气象,环绕于山间的烟云则营造出山峦的层次和空间距离。
李可染晚年的山水画作中,有一类重要的描绘具名景观的作品,以写生为基础进行创作,将自然中四时朝暮、阴晴雨雾的奇妙变幻融入画中。此作未署明具体题材,参考画家早期《文殊台望朱砂峰》、《黄山天都峰》等速写稿,此幅即应以黄山写生为本。画家将山水的物象取舍提炼,仅保留山峦、云雾、松树及游人,诸多琐碎细节亦被简化,通过凝聚的笔墨,将最具感染力的山间风光呈现于观者眼前。
李可染曾说:“我吸收了点西方的东西,但实际上,是从客观对象里发现了些新的东西,如逆光、整体感。黄山石在白天看是破烂石头、如果逆光看,傍晚看,就特别美。创造是什么?是在客观世界里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。”此作描绘夕阳斜照的逆光山景,笔墨运用更为自如,点画渲染均为表现画面的整体感,早期山水中细密的传统皴法已不见,融入西画的造型技巧和光影明暗,经由墨色的层层积染,使全画处在浑莽的整体氛围中。物象虽单纯,却具有丰富的细节变化。山峦的阴阳向背通过墨色的浓淡表现,浓黑中具起伏变化和明暗差异;山、树、石的受光面以赭石略染,呈现出夕阳的明亮光感,尽展逆光之美;山的边缘和树林以湿润的淡墨渍染,雨后的氤氲之气满溢纸上。全画构景独具气象,语言高度强化,将西画的光影、透视融入写意笔墨,韵味无穷。
上款“世增、瑞英”即闫世增、康瑞英夫妇,闫世增曾任北京市房管局局长,雅好书画,精鉴藏。